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白袍心聲



◆ 他是我病友,他不會傳染
記得剛從醫學院畢業、選擇自己志願服務的科別時,我填寫了以皮膚科為終身志向,家人、親戚、朋友幾乎都瞪直了眼,以質疑關切的口氣詢問:「皮膚病那麼髒」、「皮膚病容易傳染」,來了解我的選擇是否正確。日後,甚至在門診看病時,每天仍有不少皮膚病患會問:「醫師,這種病會不會傳染?」,可見皮膚病會傳染這個錯誤觀念已深植人心。

最近幾年來,由於美容醫學的進步,許多皮膚美容方面的疾病─像青春痘、黑斑、老人斑等,經過皮膚科醫師適當處置,可以讓人恢復青春美麗。於是,皮膚科又搖身一變為追求美學的動人科別。偶爾在聚會中,會聽到親朋好友讚美妻子:「能有個皮膚科醫師當先生,難怪皮膚那麼好!」,這時,身為皮膚科醫師心頭那份「虛榮」,莫名其妙飛揚起來。

由社會對皮膚科今昔的印象對照,也常令我陷入沉思;皮膚病果真如外傳那麼髒、那麼具傳染性嗎?其實,皮膚病裡真正會傳染的並不多,如疥瘡、膿痂疹、水痘、德國麻疹等,這些由微生物感染的皮膚病,才具傳染性。然而,這些病症,有經驗的醫師一眼即能診斷出來,以迅速治療切斷可能的傳染途徑。就算在醫院會診時,碰到疥瘡病例,也會迅速將病人隔離,以避免整個病房感染。所以,換個角度來看,比起內科許多疾病,如肺結核、肝炎、甚至愛滋病等利用唾液、飲食、血液等途徑散播,讓人不知不覺受感染,看來,皮膚病豈不是很「君子」?再則,皮膚的感染與個人的體質有很大關係;如眾所熟知的香港腳,其實感染度並非那麼高,多數是純粹因個人對黴菌抵抗力不好所引起,要不然起不一人「中獎」全家「統統有獎」?有些對皮膚病心懷恐懼的病人,我常告訴他們,若皮膚病當真那麼易傳染,豈不是所有的皮膚科醫師都要滿身是瘡了?

有許多看來可怕的皮膚病,像全身性濕疹、天疱瘡、蕁麻疹、乾癬等,其實反而不具傳染性。其中,最冤枉的是全身性乾癬的病人,這是一種體質問題,是由於皮膚新陳代謝系統出了狀況,使得皮膚增生過速,身上會長出許多紅斑塊與細細的鱗屑,鱗屑隨風飄揚,常引起周圍的恐慌,以為會被傳染而避之唯恐不及。常在候診室裡看到這些病患孤獨地坐在一隅,天知道,他心裡有多難過?我深深體會乾癬患者內心的自卑與孤寂這些打擊,除了自覺本身的病變外,大半來自於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每次看到乾癬的病人,我們總要花很長時間與病人以及其家屬溝通,讓他們了解:這個病並不會傳染,不用害怕和逃避。當然,也總要協助他們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這或許更重要。

雖然醫學的進步讓我們有很好的藥物治療這群患者,然而,心理的治療更需要社會的認知與關心。讓我們都有一份慈悲心,不要再把皮膚病與骯髒、會傳染想再一起,生病的人已經夠可憐,我們何忍再去加重他們心裡的創傷?!
身為醫師,最高興就是看到病人痊癒。我們竭盡所能幫助病人解除肉體痛苦,希望病人在正確的治療下,使皮膚獲得新生,讓病友可以抬頭挺胸,與他人相處,不必在炎炎夏日,仍將自己裹的密不透風。但願敞開的不只是皮膚,而是一個開闊的心靈。

(原刊於民生報82.12.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