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白袍心聲



◆ 他是我病友,他不會傳染
記得剛從醫學院畢業、選擇自己志願服務的科別時,我填寫了以皮膚科為終身志向,家人、親戚、朋友幾乎都瞪直了眼,以質疑關切的口氣詢問:「皮膚病那麼髒」、「皮膚病容易傳染」,來了解我的選擇是否正確。日後,甚至在門診看病時,每天仍有不少皮膚病患會問:「醫師,這種病會不會傳染?」,可見皮膚病會傳染這個錯誤觀念已深植人心。

最近幾年來,由於美容醫學的進步,許多皮膚美容方面的疾病─像青春痘、黑斑、老人斑等,經過皮膚科醫師適當處置,可以讓人恢復青春美麗。於是,皮膚科又搖身一變為追求美學的動人科別。偶爾在聚會中,會聽到親朋好友讚美妻子:「能有個皮膚科醫師當先生,難怪皮膚那麼好!」,這時,身為皮膚科醫師心頭那份「虛榮」,莫名其妙飛揚起來。

由社會對皮膚科今昔的印象對照,也常令我陷入沉思;皮膚病果真如外傳那麼髒、那麼具傳染性嗎?其實,皮膚病裡真正會傳染的並不多,如疥瘡、膿痂疹、水痘、德國麻疹等,這些由微生物感染的皮膚病,才具傳染性。然而,這些病症,有經驗的醫師一眼即能診斷出來,以迅速治療切斷可能的傳染途徑。就算在醫院會診時,碰到疥瘡病例,也會迅速將病人隔離,以避免整個病房感染。所以,換個角度來看,比起內科許多疾病,如肺結核、肝炎、甚至愛滋病等利用唾液、飲食、血液等途徑散播,讓人不知不覺受感染,看來,皮膚病豈不是很「君子」?再則,皮膚的感染與個人的體質有很大關係;如眾所熟知的香港腳,其實感染度並非那麼高,多數是純粹因個人對黴菌抵抗力不好所引起,要不然起不一人「中獎」全家「統統有獎」?有些對皮膚病心懷恐懼的病人,我常告訴他們,若皮膚病當真那麼易傳染,豈不是所有的皮膚科醫師都要滿身是瘡了?

有許多看來可怕的皮膚病,像全身性濕疹、天疱瘡、蕁麻疹、乾癬等,其實反而不具傳染性。其中,最冤枉的是全身性乾癬的病人,這是一種體質問題,是由於皮膚新陳代謝系統出了狀況,使得皮膚增生過速,身上會長出許多紅斑塊與細細的鱗屑,鱗屑隨風飄揚,常引起周圍的恐慌,以為會被傳染而避之唯恐不及。常在候診室裡看到這些病患孤獨地坐在一隅,天知道,他心裡有多難過?我深深體會乾癬患者內心的自卑與孤寂這些打擊,除了自覺本身的病變外,大半來自於別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每次看到乾癬的病人,我們總要花很長時間與病人以及其家屬溝通,讓他們了解:這個病並不會傳染,不用害怕和逃避。當然,也總要協助他們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這或許更重要。

雖然醫學的進步讓我們有很好的藥物治療這群患者,然而,心理的治療更需要社會的認知與關心。讓我們都有一份慈悲心,不要再把皮膚病與骯髒、會傳染想再一起,生病的人已經夠可憐,我們何忍再去加重他們心裡的創傷?!
身為醫師,最高興就是看到病人痊癒。我們竭盡所能幫助病人解除肉體痛苦,希望病人在正確的治療下,使皮膚獲得新生,讓病友可以抬頭挺胸,與他人相處,不必在炎炎夏日,仍將自己裹的密不透風。但願敞開的不只是皮膚,而是一個開闊的心靈。

(原刊於民生報82.12.28)





冬季癢

冬天一到就皮膚癢? -- 缺脂性皮膚炎
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 / 曾繁聞醫師



從十月開始,每天的門診都會遇到病患說: ”我的腿好癢,都一直抓、越抓越癢…”其實他的褲管還沒拉起來,我心中已經有答案了。小腿上有紅紅脫屑的小丘疹和粗粗的板塊,皮膚乾的像魚鱗片,還有幾條剛剛候診時抓出來的血痕。這是乾燥所造成的—缺脂性皮膚炎/冬季濕疹/冬季癢/Asteatotic dermatitis 


為什麼會有冬季癢?
簡單說,就是: 乾--癢。冬天大氣溼度較低,會帶走皮膚角質層中的水分,當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就容易發癢。角質層是皮膚的屏障,幫我們阻擋了環境中大部分的有害刺激,角質細胞一旦脫水,就像枯黃的葉片一樣萎縮蜷曲,外界的刺激就趁隙而入,於是發生皮膚炎,原本光滑的皮膚表面也就出現魚鱗一樣的龜裂痕跡。好發部位是小腿前側,手臂伸側,嚴重的病患大腿腹部也可能發生。 


我以前都不會這樣,為什麼今年冬天會開始癢?
因為皮膚是活的,除了受你的身體狀況影響外,它時時和外界環境接觸交流,當然會有所變化。魚鱗癬,角質化異常,異位性體質的朋友會有較高的機率發生冬季濕疹。此外,隨著皮脂腺的老化萎縮,分泌的脂質減少—也就是免費的”天然保濕乳液”減少,角質層中水分的流失會更快,所以年紀越大,發生冬季濕疹的比例就越高。還有,環境氣候是影響很大的,很多病患都發現,到了乾燥的大陸型氣候地區,會乾癢的更厲害。 


那該怎麼保養呢?
1. 保濕產品:
選擇具有吸水(如Glycerin, Hyaluronic acid,Urea) + 鎖水(如Petrolatum, Mineral oil, Paraffin等)成分的保濕產品,幸好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種乳液乳霜同時具有以上功效,幫消費者省去不少麻煩。盡量用,大方的用,至少洗完澡擦一次,一天兩次更好。容易過敏者,可選擇不加香精或防腐劑的產品。 
2. 洗澡/肥皂:
很多病患說:”皮膚癢的時候,熱水沖下去,就舒服耶!”但常常一洗完後就更癢,因為過熱的水,以及過多清潔,會帶走保護你的皮脂膜,讓原本已經脆弱的防線更不堪一擊。溫水即可,快快沖洗,並選用低皂鹼的合成性清潔劑,甚至,沐浴乳只洗特別髒的幾個重點部位就好或單用清水沖洗就可以。 
3. 衣服:
避免毛衣、尼龍或纖維粗糙的衣物直接接觸皮膚。棉質或絲質是較溫和的選擇。
4. 空調/暖氣:
會降低室內溼度,可以放盆水或使用蒸汽機。
5. 避免搔抓:
這點很難!一旦癢起來,晚上都睡不好,不給它抓個皮破血流是不想停下來的。不過往往是越抓越嚴重,抓破皮變的濕濕爛爛的,造成細菌侵入還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可以試著冰敷來減輕癢感,如果還是受不了,那就需要治療了。 


要怎麼治療呢?
當皮膚炎情況明顯,你會發現再怎麼擦乳液都沒有用,這時需要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作短期的治療,含有尿素的藥膏可以去除粗糙的角質,增加含水量,而癢感嚴重可以配合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以避免搔抓造成二度傷害。在正確的處理下,只要幾天,情況就可以大大改善了。

灰指甲

灰指甲拜拜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 廖怡華醫師

每當近夏天時,皮膚科門診就會開始出現愛美的女性,嫌自己腳趾甲醜、難以穿上美美的涼鞋而就醫,經由診斷,有不少人是罹患甲癬,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或臭甲(台語)。

一般而言,指甲的色澤該是透明、帶點粉紅色,但罹患灰指甲者,因為指甲遭到黴菌感染,因此色澤易變得偏黃、灰褐、甚至是綠色,且看起來是濁濁的,還容易碎裂、掉皮屑,甲板變厚,嚴重者指甲還會變形、粗糙或與甲床分離。

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經由問診與臨床上觀察,很容易能做鑑別診斷是否罹患灰指甲,但對部分患者,基於用藥選擇等考量,可能會再安排進一步檢查,以利確診,例如刮些指甲屑,放置於含10-20%的氫氧化鉀溶液中,約15至20分鐘後,再用顯微鏡觀察溶液中是否有致病菌。

另一種確診方法為黴菌培養法,同樣是刮除患者指甲的碎屑,將其放置於培養基中,於實驗室培養約2至4周後,再觀看會長出何種黴菌菌株。此外也可以做指甲的病理檢查。

導致灰指甲的致病菌,約有八至九成是皮癬菌,其他部分是遭念珠菌或霉菌等菌種感染所致,而皮癬菌也是導致俗稱香港腳的足癬的致病菌,因此,許多患者是先罹患足癬,接著皮黴菌再感染至腳趾甲,形成灰指甲。特別在指甲遭遇撞擊外傷,黴菌即可能「趁虛而入」,而導致灰指甲。

灰指甲並非僅會感染腳趾,手指也有可能被感染,因常穿著鞋子、較不透氣,一般腳趾的發生率高於手指。最好發的趾頭,根據統計是右腳的大姆趾。

灰指甲侵犯年齡是不分老少、不分男女,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老人確實盛行率最高。依先前曾做過的調查顯示,國內灰指甲的盛行率約7.8%,而據台大醫院7年內分析1萬8000多名皮膚科患者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盛行率更高達13%。而據台大醫院皮膚科患者統計顯示,約有4分之1至3分之1的灰指甲患者是在家中被感染,門診中即曾收治1名2歲小朋友罹患灰指甲,追查原因發現小孩的父親有香港腳及灰指甲,推測孩子就是在家中遭父親所傳染。

灰指甲除了因甲板變黃變厚,有礙觀瞻之外,其實大多數患者是不覺痛癢的,因此也讓許多患者缺乏治療的動力,但變形的趾甲容易嵌入甲溝造成急性甲溝炎、蜂窩性組織炎。生長緩慢的趾甲更成為黴菌的基地營,隨時可能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感染。所以老年人,特別是患有糖尿病,尿毒症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者,更應該好好治療長年的甲癬問題。其實在醫藥進步下,灰指甲治療已有很大進步,患者只要耐心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多數患者都可痊癒,且可避免因自己染病,傳染給家人。

灰指甲治療可分為口服藥物、外用藥劑、指甲油劑型與外科手術拔除指甲等方式。若灰指甲已侵犯至指根,則需使用口服藥物,在口服藥物方面,健保給付有terbinafine及itraconazole,terbinafine1天服用1顆,itraconazole 1天服用1至2次、共服2顆,在療程方面,口服藥物治療手部灰指甲約須6周,治療腳部的灰指甲約須12周,若規律用藥,約有7至8成患者可得到痊癒。

口服藥物在療程進行前,須接受醫師仔細評估,因部分降血脂藥等藥物,可能與其產生交互作用,另部分肝腎功能欠佳、心衰竭患者,也可能不適用此療法,療程一旦開始進行,患者除要有耐心服藥外,並得定期回診,監測GOT、GPT等肝功能指標指數是否異常,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對不適合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灰指甲患者,或灰指甲尚未侵犯至指根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外用藥劑,包括抗黴菌藥水或藥膏,原則1天塗抹1至2次於患部,塗抹完後需記得別碰水,因藥劑下滲至指甲深度可能有所不同,患者平均約須連續治療半年至1年,須更有耐心。醫藥界也研發出治療灰指甲的指甲油劑型,因藥劑附著力較佳,又有防水的特質,比較容易下滲至指甲底部,療效較一般抗黴菌藥水或藥膏佳。1周使用1至2次即可,療程仍須半年至一年,。

一般而言,灰指甲口服、外用藥劑治療效果都算不錯,但對部分指甲嚴重變形患者,或許得考慮指甲拔除法,但術後仍需使用抗黴菌藥治療,否則易復發。

要避免灰指甲上身,平日即要盡量保持腳部乾燥,少赤腳踩在潮溼的地板,勿與人共穿鞋子,少密集使用去光水或剝除甲皮等可能傷害指甲健康的用品,而若要去美容修剪指甲,則最好自備指甲刀。部分患者是在SPA、泡腳時感染,去這些場所後,應盡速將腳與趾縫間洗淨擦乾,避免黴菌入侵的機會。

臉部濕疹

皮膚炎俗稱「濕疹」,是一種皮膚的發炎反應。發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本身的體質較為敏感,一方面是因對外界環境的物質產生過敏所造成。

◆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a)、酒渣性皮膚炎(Rosacea)
對於混合性皮膚類型的人,脂漏性皮膚炎是一個很常見的毛病。它的特徵是在臉T字帶的區域(眉毛、耳朵、鼻翼兩側、嘴唇四周)佈有落屑性的紅斑,嚴重者還會有頭皮屑過多的困擾。患者亦常伴隨毛囊炎、青春痘及酒渣性皮膚炎。

形成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是因為患者體質上對環境中的一種徽菌-皮屑芽孢菌產生敏感引起。此種徽菌會使患者的頭臉部油脂分泌異常,造成發炎。至於酒渣性皮膚炎則指患者體質對光及熱太敏感,臉部易發紅的現象。

其會反覆發作,相當難「斷根」,因此在治療上也分急期性與靜止期兩個階段,急性期可以給予抗炎藥膏,靜止期則給予抗芽孢菌藥膏或Metronidazole gel防止再發。嚴重的病例可以口服四環黴素及抗組織氨以降低發炎的程度。至於頭皮屑則以Polytar liquid 及 Ketoconazole shampoo最有效。

脂漏及酒渣性皮膚保養之道須掌握五原則- 怕光、怕熱、怕乾、怕悶、怕累。一年365天養成習慣- 不要直接曝曬陽光/白天擦防曬霜/ 晚上擦乳液/ 避免戴口罩/ 不要熬夜/ 避免煙酒。


◆保養品性皮膚炎
使用保養品是皮膚美容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有些人在使用保養品後,反而會產生一些紅腫、發癢的反應,此即「保養品性皮膚炎」,屬於接觸性皮膚炎之一類。

那麼,是不是這些人就不需要保養皮膚了?當然不是的。使用保養品所引起的皮膚炎,原因有三項:
(一) 使用不良產品
(二) 使用產品不當
(三) 膚質過敏

如果使用衛生署檢驗合格的產品,應不至於有第一種情況發生。至於使用產品不當,則是因為對自己的皮膚性質不是很了解所致,每一個人在使用保養品或化妝品前,都應該先了解本身的膚質,從而選擇適合的產品使用之。例如,乾性皮膚的人,應該使用親油性的產品,油性皮膚的人則應使用親水性的產品,如果使用錯誤,不僅達不到效果,甚或使皮膚狀況更糟。


◆ 眼週神經性皮膚炎
不少婦女常會覺得上眼瞼處有癢癢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搔抓就造成皮膚粗糙、紅疹等發炎現象。擦擦藥膏好了,但不久又會再犯,煩不勝煩,此即所謂神經性皮膚炎。
神經性皮膚炎好發於上、下眼瞼及眼眶周圍,原因為:
(一) 眼週皮膚最薄、最乾燥,也最脆弱,所以較易受外在環境物質刺激引起發炎。
(二) 是否使用眼霜?因為眼週的皮膚較為乾燥,所以眼霜的產品都較為油膩,對於極乾燥的皮膚當然有益,然而對於一般性肌膚的人,這類保養品會導致皮膚的含水量增加太多,使皮膚反而浮腫不舒服。
(三) 是否使用除皺霜?眼週最易產生皺紋,有些人會使用除皺霜以讓皺紋不明顯。問題出在除皺的成份為維他命A酸之衍生物,這類產品均有不等程度的刺激性,而且具有光過敏性,有時候初期使用不覺得不適,然日積月累經日曬後,皮膚變得敏感,因而發炎。


◆發炎後色素沈澱症
一旦皮膚有發炎的情況,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沒有及早處理,很容易造成「發炎後色素沈澱症」,也就是說,表皮細胞會在發炎過程中被破壞,使得黑色素掉落至真皮層,而導致色素的沈著;如果只有些微的黑色素,身體的淋巴循環系統將可運走它而自然消失;然而,若太多了,則醫學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使用恢復正常膚色。有耐心使用美白藥膏(雄果素、鞠酸、對苯二酚衍生物)是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青春痘

◆ 青春痘多形多樣
青春痘在醫學上稱為「痤瘡」(Acne),坊間則有粉刺、面皰、痘痘等名稱,表示青春痘在臨床上的表現呈多形多樣。

◆ 青春痘因毛囊阻塞、發炎引起
青春痘的形成是因為皮膚的油脂分泌太多,無法排出將毛囊阻塞的關係。如果毛囊只是被塞住而沒有發炎,稱為粉刺;粉刺又分為兩型,有開口的稱為黑頭粉刺,沒有開口的稱為白頭粉刺。如果毛囊阻塞的程度較嚴重引起發炎,則為痘痘,可以是丘疹、膿 泡或形成囊腫。至於為什麼發炎的程度有輕微、有嚴重,那就是個人體質的問題了。

◆ 皮脂分泌旺盛是青春痘的主因
皮脂的分泌除了受體質影響以外,也有一些因素會影響:
(一)內分泌:皮膚的皮脂腺有一個雄性荷爾蒙的接受體,有些人的接受體特別敏感,所以荷爾蒙的分泌有一些輕微的變動,都會影響到皮脂的分泌。有些女性,會發覺在月經週期前後,痘痘長得厲害;有些人則在熬夜後或壓力大時就長痘痘,就是內分泌的影響。 
(二)痤瘡桿菌:這是一種存於皮脂腺的細菌,平時與人和平共存,相安無事。然而若此細菌的增殖過多,也會引起毛囊的發炎。
(三)不適當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有些保養品較為油性,適合乾性肌膚的保養,如果不能認識自己的膚質,隨意塗 抺保養品,反而會將毛囊口阻塞,縱使皮膚油脂分泌正常也難以排洩。

◆ 青春痘老少會長,不分年齡
「青春痘」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只有青春期才會得到此病。其實不然,任何年紀都可能長痘痘。只是統計上,在青春期的青年男女較容易發生,所以才產生青春痘這個名詞。
因為青春期才開始會有性腺荷爾蒙的分泌。體質的關係,有些人的皮脂腺會對此荷爾蒙的感受性超強,使得皮脂分泌增加事實上在門診的經驗裡,痘痘好發的年齡有兩階段:一在青春期,另一則是在四十多歲的婦女。

◆ 長痘痘,找醫師
長痘痘怎麼辦?找醫師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廣告藥品,宣稱可以戰痘、去痘、補疤,其實痘痘的治療並不是那麼單純容易的事,所以先由醫師判斷痘痘屬於那一型,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藥膏才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治療法。

◆ 有關青春痘患者常見的問題與解答
1.長青春痘是不是體內有毒?還是內分泌失調?
都不是。痘痘形成是因皮脂分泌過度旺盛。與內分泌有關、但非失調,而是皮脂腺對內分泌較敏感。有人覺得情緒壓力大、熬夜失眠、痘痘長得凶,是因這些原因影響皮脂腺對內分泌的敏感度,與體內有毒是扯不上關係的。所以,為了痘痘而去抽血做一大堆的檢查是沒有必要的。

2.為什麼過了青春期,還會長痘痘?
青春痘的生長,不分年齡。任何時期只要皮脂腺突然分泌過多的油脂皆有可能長痘痘。

3.青春痘長下巴是不是腸胃有毛病?
非。青春痘可以長在任何部位,與內臟器官的好壞沒有關係。坊間有些郎中廣告詞說:長額頭代表腦神經衰弱、長臉頰是肝不好、長下巴表示胃腸不好,這些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痘痘特別好發於某一部位,表示此部位的皮脂腺分佈較多,清潔時要多照顧這個部位。

4.人家的痘痘長臉上,為什麼我會長背上?
痘痘是因為毛囊皮脂腺發炎形成,身體任何有毛囊、有皮脂分佈的部位都有可能長痘痘。臨床上痘痘較常長的部位依序為臉、背、前胸、腎部、大腿、上臂。經驗上,臉部以外的痘痘,治療均較棘手,必須配合口服藥物,治療才易成功。

5.常洗臉,會傷皮膚嗎?
只要洗臉的方法正確,是不會的。許多人害怕臉洗多了會把寶貴的皮脂膜洗掉,其實,人的油脂是不斷分泌的,根本不必擔心把油脂洗光。

6.有哪些因素會使痘痘惡化,應儘量避免?
睡眠不足、焦慮、壓力、情緒不安皆會使油脂分泌增加。所以長痘痘除了靠醫師幫忙外,自己的生活作息也要注意。

7.青春痘留下的疤痕如何處理?
青春痘留下的疤痕有兩種,一種純粹是發炎後黑色素掉落至真皮層形成的「發炎後色素沈澱症」,目前醫學上最有效的藥是杜鵑花酸、維他命A酸、果酸或其他美白類醫美產品,患者日常生活亦要配合少曬太陽,多吃維他命C,才能使色素消褪的快。至於凹洞則須要果酸換膚或雷射磨皮才能見效了。





病毒疣

病毒疣的成因與治療
林祺彬皮膚科診所 / 林祺彬醫師


什麼是病毒疣?
病毒疣就是病毒感染的病灶,閩南語叫「魚鱗贅」,是人類乳突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疣有多種樣貌,依感染部位有所不同;病毒的潛伏期平均為四個月。

病毒疣的種類?
1.尋常疣:角化的硬顆粒或表面粗糙的硬結節,常見於手指、手掌、手背或指甲邊緣處。
2.足底疣:病灶表面突出於腳底皮膚,底部常侵犯較深,如同冰山的一角,像釘子一樣附著在皮膚,因此偶而有疼痛感;病灶常和雞眼混淆,須在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判斷下,才能正確地診斷。
3.扁平疣:扁平咖啡色或肉色的小斑塊,不像一般病毒疣有表面角化增厚的情形,看起來較為扁平;多出現在臉部,呈現數個散在性的病灶,容易與老人斑或小肉芽混淆。
4.傳染性軟疣: 多發生在幼童或學童,在臉部或身體出現軟軟的肉色或粉紅色小米粒狀病灶,有的像肉色的痘痘,較大病灶中央有典型肚膌樣的凹陷,診斷上並不容易,常被經驗不足的醫師忽略。
5.生殖器疣: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圍,病灶逐漸擴大後會突出形成像小花椰菜的形狀,俗稱菜花,通常較軟,無過度角化的厚皮。

為什麼會感染到病毒疣?
皮膚長期接觸水,如:游泳選手、工人、餐廳員工、市場攤販或免疫較差的人,較易被病毒感染。病毒疣最常由人傳染給人,有時是經由其它物體,如:毛巾、衛浴設備、日常生活用品等大眾接觸的物品來傳播病毒。一般都有數月的潛伏期,才形成肉眼可見的病灶。生殖器疣傳染力相對較高,更需小心。

病毒疣需要怎麼的治療?
因為病毒疣本身具有傳染性,長期存在的病毒疣有可能增加得到皮膚癌的機率,尤其是生殖器的病毒疣。治療並不容易,需要主角搭配角,三週到三個月,才能有效治癒病毒疣。治療方法如下:
1.主角 ─ 超低溫冷凍治療:因為病毒疣是立體的,用零下196度C的治療才能徹底破壞病毒,用刀刮、削、剪,都無法治療病毒疣深層的部分。冷凍治療有輕微冰冷的刺痛感,可能持續數分鐘,治療面積較大時,疼痛感可能稍微明顯,在治療初期可以從少數較淺病灶開始治療,以減少可能的不適感。若對疼痛耐受度較差或有極度疼痛時,可搭配開口服消炎止痛藥物,以減輕可能的疼痛。

液態氮冷凍治療有兩種方式:
(1).傳統棉棒直接接觸法: 以棉棒沾取液態氮後,直接接觸病灶,多用在對治療較為害怕的幼兒或幼童,或需加壓以增加治療深度的病灶。但治療溫度不夠低,約只有零下20-40度。 

(2).超低溫噴槍法:以特製抗高壓噴槍噴射出超低溫液態氮,可快速有效治療,適用於較大面積病灶,溫度可保持較低。 

小的病灶一般需治療二到三次,某些較大或腳底、指甲邊病灶可能需要六到九次的治療。若一週後病灶未完全脫落,請依醫師指示於一至二週回診繼續治療,直至痊癒為止。有時候肉眼已經看不到病灶,還是有可能有顯微的小病灶,應該持續追蹤一到兩個月,以免病毒復發。 

一般來說液態氮冷凍治療過後,皮膚若無傷口,則可正常碰水,約一至二週後,治療部位的結痂會自動脫落,請不要搔抓痂皮,以免表皮復原較慢而留下疤痕。少數對治療反應敏感或治療深度較深的患者,可能會在冷凍治療處出現水泡或血泡,請勿將其弄破,等待其自然乾縮,或可以立刻回診,請您的皮膚專科醫師幫您做傷口的處理,切勿驚慌。在治療後,更應該要加強防曬,以減少發炎後色素沉著的副作用。只要傷口照護正確,極少留下疤痕,需一到兩週治療一次。治療期間應做好防曬,以免留下暫時的色素沉著。

2.配角 ─ 搭配水楊酸(治疣液)或A酸乳膏加強病毒疣代謝。

3.新型免疫調控劑:臉部或兒童的病毒疣較難處理,建議搭配使用如:Imiquimod的藥物,可以加強人體免疫系統來認出皮膚上的病毒疣,達到人體加速清除病毒疣的效果,但目前健保不給付。

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吳明芸醫師


那些人容易有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最常見於嬰兒及40-70歲的成人,約佔3~5%的人口,男性的比例多於女性。 

脂漏性皮膚炎的特徵?
顧名思義,脂漏性皮膚炎最好發於皮脂分泌較多的區域。因此,常見於臉部、頭皮、耳朵、前胸等部位。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常發生於約0-3個月大的baby,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皮脂腺較大,皮脂分泌較旺盛所造成。其特徵是在頭皮上或是皮膚皺摺處,有油性的厚皮屑,皮屑常有龜裂的現象。另外,臉部、前胸、頸部也是好發部位。

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
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通常會伴隨皮膚發紅,脫屑及搔癢,主要好發頭皮、眉毛、鼻翼兩側、耳後及前胸。頭皮屑也是常見的特徵之一。

脂漏性皮膚炎的成因?
直到目前為止,脂漏性皮膚炎的成因仍不十分清楚。有幾項說法可供參考:
(1)    油脂分泌過多
(2)    皮屑牙苞菌增生
(3)    藥物:例如arsenic、gold、methyldopa、cimetidine及 neuroleptics。
(4)    神經傳導病變:像是帕金森氏症或是癲癇的病患常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困擾。
(5)    情緒及壓力
(6)    物理因素:季節改變(像是溫度及溼度的變化)常會影響脂漏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例如冬天或是常待在低溼度的中央空調環境中,都有可能使脂漏性皮膚炎惡化。

脂漏性皮膚炎的病程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通常較短,約數週到數個月就會恢復。有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的孩子,長大後有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的比例並不會比其他的孩子多。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則常會持續數年的時間,並且在寒冷的氣候病情會較嚴重,甚至有可能演變為紅皮症。

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可以用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只要使用得當,不但不會產生大部分媽媽擔心的類固醇副作用,也可以避免寶寶因為搔抓而留下疤痕喔!! 

“成人型脂漏性皮膚炎”由於病程較長,一般建議使用藥物治療:
(1)    頭皮:
可使用含有以下成分的洗髮精,例如polytar, 1%~2.5% selenium sulfide,2% ketoconazole, zinc pyrithion等。嚴重的病患可用類固醇塗抹頭皮,隔天早上再洗掉。另外,應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溶劑或是順髮水。

(2)     臉部及軀幹:
首先應避免使用油性的保養品、皂類及含有酒精的鬍後水或是化妝水。另外,使用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記得要定期回診,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造成的副作用。其他藥物像是抗黴菌藥物或是外用metronidazole藥膏也可以用於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

(3)    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包括正常的生活作息,不熬夜,減輕工作壓力,都可以減輕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喔!!

乾癬、牛皮癬



乾癬俗稱牛皮癬,是一慢性、非傳染性的皮膚病。其疾病過程有如內科的高血壓或糖尿病,是一種僅能控制,而無法完全根治的疾病。由於其具有皮膚的病灶,影響病患外觀甚鉅,常造成患者身心的創傷,是一 值得所有醫護人員及民眾關心的疾病。

◆ 何謂乾癬
典型的乾癬病灶乃局限性,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伴有厚銀色鱗屑。全身任何部位皆有可能發生,可以侷限於一處,亦可多處發病。當刮除乾癬病灶的鱗屑後,可見許多細小的出血點。此為擴張的真皮微血管,稱Auspitz現象,此乃乾癬診斷特徵。

乾癬患者頭皮及指甲亦會有病變,所以頭皮屑很厚、指甲亦生得不好。


◆ 乾癬的病因
乾廯的真正致病因,在目前醫學上仍未完全明暸。只知是皮膚表皮代謝周期發生異常,再生率太快,導致不成熟細胞堆積過多,因而臨床上可見角質增加性鱗屑過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乾癬是一種發炎性疾病,不是微生物的感染,所以乾癬不會傳染。

◆ 患者關心的問題
(一) 乾癬會不會遺傳?
  機率較正常人高出1%~2%左右,但遺傳率並非百分之百,不須特別憂慮。
(二) 乾癬會不會傳染?
  乾癬只是皮膚代謝上的問題,不是感染性的疾病,絕對不會傳染。
(三) 乾癬會不會變成皮膚癌?
  乾癬的表皮細胞增生較正常人來得快,但不會像癌症毫無限制的生長。至今仍未有乾癬轉變成癌症的實例,所以答案是不會的。
(四) 乾癬會不會不孕?
  乾癬病患由於害怕遭受拒絕,使性活動極度的減低。因此配偶的了解及支持仍是最重要的因素,故乾癬患者在正常的性生活中,不會造成不孕。
(五) 乾癬是否有生命危險?
  常因保養及治療不當所引起最危險的併發症,是泛發全身的膿泡型乾癬及紅皮症,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及心臟衰竭,然預防重於治療,只要遵醫囑定期治療,此併發症不常發生。

◆ 那些原因易誘發乾癬
目前已知有許多原因易誘使乾癬復發,患者要避免:
(一) 外傷:在皮膚受過傷的部位,極易產生新的乾癬。
(二) 感冒、支氣管炎或其他傷病:患者免疫力下降,乾癬會長得更多、更厲害。
(三) 睡眠不足、熬夜、勞累、精神壓力大都易使乾癬惡化。

◆ 乾癬會不會斷根
由於目前醫學界尚不明瞭乾癬致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因此無法提出所謂「斷根」的良藥。但近年來皮膚藥物學的進步,己經可以利用種種方法來抑制並控制病情。

◆ 乾癬的治療
(一) 口服抗代謝藥物:常用的有Methotrexate(MTX),Tigason,Cyclosporin,Hydrox-yurea,乃治療乾癬最有效的藥物。
(二)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可以減輕患者的癢感。
(三) 局部外用藥膏的選擇,應視不同的部位,給予不同強度的製劑。
(四) 頭皮的處理:頭皮屑很厚時,可先以橄欖油均勻抺於頭皮,以毛巾包頭四至六小時後,再以洗髮精洗淨,最後以媒焦油製劑之藥水潤絲按摩頭皮五分鐘後沖淨。
(五) 照光治療:紫外線可以破壞細胞生的DNA,使細胞代謝減緩,達到治療的目的。




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邱琬婷醫師


什麼是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是因曾感染過的水痘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待水痘痊癒後病毒便會潛伏在神經節內,當身體的免疫力降低時這些病毒便會再度活化,復發後而在皮膚上產生一群一群的小水泡,以帶狀的方式沿著神經節分布,通常只發作在單側而且常常伴隨嚴重的神經痛,民間俗稱‘皮蛇’。

根據統計感染過水痘的人中,大約有20%會復發產生帶狀疱疹,絕大多數的人一生只會得到一次帶狀疱疹,只有在極少數免疫力不全或癌症的病人才可能發作二次以上。

誰容易產生帶狀疱疹
年齡50歲以上、感冒、壓力大、工作太累、手術、罹患癌症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紅斑性狼瘡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器官移植、愛滋病…等。

帶狀疱疹的症狀
在皮膚疹子尚未出現之前,可能在身體某一側會產生灼熱、抽痛或酸麻的感覺,身體會有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經過2~3天開始出現紅疹,進而形成一群群水泡,這些水泡會以延著身體單側的體神經節來分布。3~14天後澄清的水泡會轉為膿泡再逐漸結痂。

帶狀疱疹的治療
若能早期診斷帶狀疱疹在72小時之內投予抗病毒的特效藥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增殖、減輕神經痛並有助於縮短病程,但有特殊的健保給付規範。對於神經痛可服用消炎止痛藥、抗憂鬱劑或類固醇來症狀控制。皮膚水泡要避免磨破,一但形成傷口要以抗菌藥膏定期換藥。

帶狀疱疹的後遺症
1. 在皮膚水泡痊癒後仍持續存在神經抽痛,稱為「疱疹癒後性神經痛」,在年紀愈大、抵抗力越差的病人最容易產生。

2. 帶狀疱疹的水泡若不好好照顧有時會合併有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最後留下疤痕。

3. 臉部的帶狀疱疹有可能會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甚至葡萄膜炎而導致失明,也可能會影響聽力或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須要特別小心。

單純性疱疹



◆ 對皰疹的錯誤認知
「皰疹」令許多人聞之色變,最主要是因為還有不少民眾對皰疹這個病還存有不確的觀念。多數人都認為皰疹是一種不乾淨、會傳染的看病。皰疹這個病由來已久,在我們上一輩有一句話「蜘蛛撒尿」就是指嘴唇長了水皰、潰瘍像被蜘蛛撒了尿一樣,這其實就是口唇皰疹的臨床表現。
皰疹不是不乾淨,它如同癬、丹毒一樣,都是一種微生物的感染,不同的是它為濾過性病毒感染,有一些病毒性疾病特有的性質。

◆ 皰疹的特性
皰疹全名「單純性皰疹」,是一種稱為單純性皰疹病毒的感染,此種病毒感染最大的特色就是-賴皮。它一般都在小兒期就侵入人體,在侵入的部位引起疼痛性的水皰。但這水皰只是一個煙幕彈,病毒會趁機鑽入水皰底下的神經根,雖然經治療後約七至十天水 皰即會痊癒,但病毒卻終身藏在神經裡,伺機而動。

◆ 皰疹發作受免疫力影響
病毒雖藏在體內,但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卻有能力將其禁錮住,不讓其出來危害。然而免疫系統也有出狀況的時候,譬如感冒生病、勞累、熬夜、壓力、情緒不安....免疫力會下降,皰疹病毒就會越獄而出,再度引起同部位的皮膚長出水皰。

◆ 皰疹不一定是性病
我個人反對將皰疹列入性病,因為皰疹有口唇型、眼睛型、軀幹型、生殖器區,不要說口唇、眼睛、軀幹等型根本與性病毫無關連,縱使是生殖器皰疹很多也不是經由性行為而來來,純然是因為感染的病毒喜歡藏在陰部的神經。將皰疹與性病劃上等號,徒然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當然不幸罹患生殖器皰疹的患者在水皰發作時應避免性行為,免得傳染給性伴侶,這是基本的道德。

◆ 皰疹的治療
(一) 如果皰疹只是偶發性的發作,則只需要在發作的時候才予治療。治療的目的一在解除疼痛感,一為防止次發性的細菌感染。
(二) 如果皰疹復發的機率很高,每一、兩個月就發作一次,則可給予口服抗病毒藥Zovirax,每日800毫克,可以控制復發,但此藥須長期服用,因一旦停藥,很可能又會恢復原來的復發率,此藥價格昂貴。




富貴手



◆ 富貴手的表徵
當您發現自己的手掌逐漸變得乾燥、粗糙、皮膚表面的角質一層層剝落,出現潮紅硬化,正常的指紋也消失,產生溝紋等現象時,是否會驚慌-到底患了什麼皮膚病?該怎麼辦?

臨床上,這是「富貴手」的表徵,又稱為「主婦濕疹」,醫學上的學名則稱之為「進行性指掌角化症」。病灶通常是由指尖開始,逐漸擴展至整個手指及手掌,但是很少會蔓延到手背或手以上的皮膚。病況為手指或手掌產生皸裂、出血,因而感到疼病,甚至整個手會無法伸直。

富貴手好發於常以手部操作為主的工作者,如家庭主婦、老師、美容美髮師、醫護人員及清潔人員等。譬如說主婦們,每天要接觸水、肥皂、清潔劑、橡皮手套等種種刺激又易過敏的物質,加以日日重覆的接觸,當然容易產生濕疹。又如老師要碰觸粉筆、美容美髮師常接觸清潔洗劑、化學染料亦是同樣的道理。可是這些高患率群中,為什麼有人會罹
患,有人卻不會呢?甚至不是常需要手部工作的人,也會有富貴手,這又是為什麼?這就和個人體質有關了。譬如先天乾性皮膚的人,手部較乾燥,因而較易受過敏原(如水、香料、清潔劑)的刺激。此外,氣候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冬天時,濕度降低,皮膚的水份易散失,油脂分泌亦會減少,於是手部更加乾燥,富貴手會更加惡化。


◆ 治療與預防
治療上,可以用副腎皮質軟膏塗抺患處,尤其混合水楊酸或尿素軟膏,效果更佳。除了用藥物治療外,更需要患者在日生活中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及勤於保養雙手並儘量做到以下各點:
(一) 避免直接接觸水、清潔劑、洗碗精、消毒水及洗衣粉等。
(二) 除了水及清潔用品外,羊毛製品、水果、蔬菜、蔬果汁、生肉及蔥、薑、蒜等,也引起手部刺激,平常也應儘量避免去接觸。
(三) 做家事時,先戴一層棉質手套以保護皮膚且可吸汗,外層再加戴橡皮手套。每次戴用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分鐘,時間到了,把手套脫下讓手透透氣。
(四) 不要常常洗手,也不要長時間把手浸泡在水裡。洗手後以軟毛巾或紙巾輕輕拍乾皮膚,避免用力摩擦,最後,再擦上護手霜保護手部。
(五) 手部脫皮龜裂時,不要沒事時即剝它抓它,長小水泡時,不要隨意將它擠破或用未消毒的剪刀剪破,這些都會傷害到皮膚,而且易受細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

◆ 不會傳染他人
患者常常關心的問題是:「富貴手會不會傳染,幫嬰兒洗澡會不會傳染給他?」,答案是「不會」。因為富貴手是個人體質加上外來的刺 激物引起,沒有好好保養或治療,症狀會加重,也可能蔓延到更多的手指頭,但卻絕不會傳染給別人。




黑斑美白霜介紹

                    本院及家佳藥局黑斑及痘疤美白霜使用說明


*黑斑美白霜屬美容藥妝品, 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本院與家佳藥局累積多年的臨床經驗,共同推薦國內優良廠商「綺麗生技公司」研製出的三種不同美白成份,並以純服務的精神,以最低廉的成本售價,願本院患者都能無負擔的遠離斑斑點點。

*傳統式美白霜使用說明:

  1:早上:洗臉-先擦醫師開立的除痘霜或去敏霜-接著擦「7%雄果素」(10g 200元)(買5送1)-最後再擦自己習慣使用的防曬霜(建議使用SPF-50)


  2:晚上:洗臉-先擦醫師開立的除痘霜或去敏霜-接著擦「淨白霜」(對苯二酚衍生物-含羥苯氨基丙酸)(10g  200元)(買5送1)-可以再使用自己慣用的保養品。


*雞尾酒式美白霜使用說明:

     •早晚都先擦醫師開立的除痘霜或去敏霜-接著擦「Aplus瓷顏淨膚美白霜」(含多種美白成份及多胜肽,除美白外另有抗老化的作用) (10g 300元) (買5送1)


親切的叮嚀:

*以上兩種療法,並沒有誰優誰劣,純粹因個人體質而定。可以換來換去,交替使用。長期使用都不會有副作用。

*除以上外用產品外,最好能夠配合醫師開立的口服抗氧化劑(傳明酸)及藥局販售的高單位維他命C,可讓黑斑美白效果更快呈現。

*黑斑是無法根治的,因為日曬、老化、內分泌、熬夜、疲勞、壓力情緒---太多因素都會一直加深黑斑的深度。以上療法是目前醫學証實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美白去斑治療法,然而淡斑後仍須持續的保養才能維持。


*黑斑患者請務必相信,當代醫學已證實任何雷射對黑斑都是無效的,甚至會越打越黑。(請上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網站或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AD)網站都有專文特別報導)




洛淳皮膚科診所   李洛淳醫師

資歷: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商業週刋推薦百大良醫

電話:(03)4257011




黑斑



所謂黑斑是指黑色素沈澱在臉部臉頰或額頭地區,看起來,臉部就像有一隻展翅的黑蝴蝶印在上面。因為顏色有一點像煮熟的豬肝所以又稱「肝斑」,又因為大部份都發生在懷孕後的婦女,所以也稱「孕斑」。

◆ 以下是一些黑斑患者常問的問題,希望能為眾多為黑斑所困擾的女性朋友有所幫助。
1.為什麼會形成黑斑?
(一)女性荷爾蒙的影響:黑斑大都發生在女性;懷孕後或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特別容易有黑斑:女性荷爾蒙的影響是主要的原因。
(二)陽光、紫外線的慢性傷害:長期曝曬陽光會使皮膚變黑,黑斑的形成與陽光有絕對的關係。不管晴天、陰天、也不管室外、室內,每天早上梳洗完畢, 抺上SPF-50的防曬霜是最基本的保養。
(三)不良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有些不肖的廠商會將汞添加在美白霜裡面,短時間漂白效果會很明顯,然而若長期使用,汞元素會沈澱在皮膚,會反而黑而且更黑,也就是俗稱的「汞斑」

2.肝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人認為黑斑是因為肝功能不好引起的,是不是?
黑斑與肝功能一點關係都沒有。黑斑俗稱「肝斑」是因為黑斑的顏色與肝相似,不是指肝有問題。

3.如果有了黑斑,醫學上有沒有好的治療法?
其實治療黑斑對皮膚專科醫師來講並不複雜,只是因為黑斑的治療還牽涉到患者本身的保養,所以治療成果也就不盡相同。可以說醫師的專業知識佔50%,患者的配合度佔50%。

4.怎麼治療呢?
黑斑的治療分為口服藥物與局部美白去斑膏的使用。患者可依需要選擇搭配治療或只擦藥膏。口服藥物是一種抑制黑色素生長的藥物,學名叫傳明酸(Transamin),在醫師的指示下,以適當的劑量服用,副作用很低,醫美診所施打的美白針主要也是這個成份。外擦美白藥膏,目前最有效的美白成份是含「對苯二酚」衍生物的製劑,但這須要醫師或藥師的處方才能購買;其他比較有效的成份包括:雄果素、鞠酸、韖膚酸、左旋維他命C、維他命A酸、杜鵑花酸等,搭配使用會有1+1>2的效果。至於雷射只有暫時性的效果,而且東方人的體質做完雷射很容易反黑,在實證醫學上並不建議,倒是超音波美白導入反較安全。

5.治療黑斑,需要多久的時間?
黑斑的治療因人而異。如果搭配口服藥物約三個禮拜,如果只使用去斑膏約五至九個禮拜可以見到效果。但這只是指開始有效果,藥膏還是要繼續使用。因為黑斑跟女性荷爾蒙、陽光都有關係,一旦藥膏停止使用,女性荷爾蒙的影響還是會使黑色素又重新聚集起來。所以黑斑的治療是一生的保養,不是短時間的治療就可以好的。
 
6.黑斑患者 ,日常生活有那些注意事項?
(1)不可以再曬太陽:早上抺完去斑膏後一定要再加一層防曬霜,不管是否出門都要。如果在太陽底下走動,最好能撐把陽傘。
(2)如果婦女朋友要避孕,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
(3)保養品的使用一定要有衛生署許可字號,不可以隨便聽人介紹就使用,萬一擦到含汞的乳霜就不好了。
(4)多食用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
(5)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




癬與黴菌感染




◆ 癬是什麼?
在高溫潮濕的夏季,「癬」是最常見的皮膚疾患。所謂「癬」是指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典型的癬症狀,是在皮膚上出現單個或數個米粒大的紅丘疹,,再逐漸向外擴大,形成圓圈狀的環狀病灶。依感染的部位命名,如股癬、足癬、甲癬、頭癬等。

◆ 香港腳與灰指甲
香港腳與灰指甲是足部與趾甲感染黴菌的俗稱,即是以上所稱的足癬與甲癬。兩者輕常互相並存,互相感染,如果沒有做適當的治療,即難以根治。

一般香港腳分為三個類型,最常見的是在趾縫呈現細屑的脫皮,這一類對症下藥,很快就好;第二類是水泡、膿泡型,常伴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不治療會形成嚴重的潰爛狀,流出惡臭的滲出液,常併細菌感染,甚至惡化成丹毒,像這一類的患者就不可以隨便擦刺激性的癬藥,正確的治療法是用生理食鹽水先濕敷,再擦含抗炎作用的溫和性癬藥,配合口服抗黴菌藥物才能有效治療。 最後一類稱為角化型,整個腳呈現乾燥性的角化現象,這一型病變常常波及趾甲,導至趾甲變厚、變形或脫落,即所謂灰指甲,這一種型態的香港腳,光只抹藥很難好,因為角皮厚的關係,藥膏很難吸收,配合抗黴菌口服藥才可痊癒。


◆ 癬的治療
治療癬必需使用抗黴菌藥物。一般以局部外用藥為先,然而甲癬(灰指甲)則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只使用外用藥膏療效較差。

在門診常常碰到病人自行使用癬藥來治療皮膚病,卻愈來愈惡化的例子。這是因為把癬藥用錯了地方,用錯了時機。通常市面上賣的癬藥除了抗黴菌藥之外,有些加有角質軟化劑或抗生素、類固醇,而這些成份的刺激性,或長期使用的副作用都應該在使用前仔細考慮。因此,一個好的皮膚科醫師會根據病灶的部位和病情隨時調整不同的「癬藥」,來獲得最好的療效。

香港腳與灰指甲可不可能根治?許多患者常復發,原因之一是個人衛生做的不夠徹底,原因之二是因為用藥時間不夠久或劑量不足的關係。癬的再發,除了環境、氣溫等因素外,治療不完全是為最大的原因。病人常常因為「不癢了」,就停止接受治療。但是這時候黴菌並沒有完全被消滅,當然不久後症狀會再發。所以,治療癬疾,最好在症狀完全解除後仍持續治療一段時間,才會好的完全。


◆ 長期吃藥有副作用嗎?
另有不少病患會擔心,灰指甲長期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究竟要吃多久?目前的抗黴藥物都製成長效型,一天只要服用一顆至兩顆,相當方便。抗黴藥物經由肝臟代謝,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但是這對健康人來說,影響機率只有萬分之一,只是老年人和得過肝臟疾病的人,使用這些藥物必須小心。不放心的患者可以每隔一個月驗血檢查肝功能。如果萬一肝功能指數升高即刻停藥,便可恢復正常。 至於吃藥要吃多久?以目前最新的Terninafin 或 Sporanox為例,手部指甲要六週;腳趾甲則須三個月,口服藥物服畢後,再改外擦,一段時間即可痊癒。





濕疹、皮膚炎、汗皰疹


夏季最常見的濕疹-汗皰疹

◆ 何謂濕疹
   「濕疹」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個耳熟能詳的名詞,然而不見得每一個人都能正確了解。譬如許多皮膚科醫師都曾有過的經驗,我們跟患者說這是濕疹,換來患者疑惑的眼神:「醫師,我的皮膚病明明是乾的,怎麼說是濕疹呢?」所以說,濕疹並不是一個很適當的名詞,有必要加以釐清。 並不是濕濕疹子才叫濕疹。濕疹在醫學上的名稱為「非特異性皮膚炎」,亦即皮膚因任何原因造成發炎皆可稱為濕疹。所以濕疹只是一個症狀的通稱,它包含的疾病多達幾十種。醫學上的命名有引起發炎的原因如: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日光性皮膚炎、鬱血性皮膚炎、蟲咬性皮膚炎、汗疹;或以部位、形狀命名如:尿布疹、顏面濕疹、富貴手、主婦濕疹、汗泡性濕疹...等等。

◆ 濕疹之分類及其發生原因
   雖然引起濕疹的原因很多,但我們在臨床上則依照病變的形式大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的濕疹會有紅斑、水泡、破皮、糜爛、腫脹、結痂等症狀,大家認為「濕濕」的疹子就指這一類。最常引起急性濕疹的有接觸性皮膚炎、感染性濕疹、錢幣狀濕疹、曬傷等。慢性濕疹呈現的症狀則為乾燥、增厚、變粗、帶有鱗屑或色素加深等變化,常見的有神經性皮膚炎、鬱血性皮膚炎、富貴手、冬季癢等。

◆ 症狀與處置
   濕疹帶給患者最大的困擾就是「癢」。癢是很難以藥膏來解決的,藥膏只能減輕發炎反應,無法解除癢的感覺。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是治療癢最快速的方法,但不幸的是有部份的人在服用藥物後會有嗜睡的感覺,這是藥物唯一的副作用,大部份在服用一至二週後即會解除,所以初期服藥儘量只在晚間服用。濕疹的形成和個人體質、環境、氣候、以及搔抓等因素都有相關。可以說濕疹是許許多多因素摻雜後,產生的過敏性反應。濕疹本身不會傳染,大部份的濕疹也與體內器官好壞無關,萬一得到濕疹不害怕,儘速治療,通常數日內即可痊療。



夏季最常見的汗疱疹
   汗泡症典型的症狀是在手腳的指頭兩側或是掌心長出很癢的小水泡,水泡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有的水泡很快脫皮,有的水泡會互相融合形成一整片的濕疹。有病人說, 癢的時候真想把手抽掉不要也罷。

   汗泡症的病人在夏天特別的多,曾經以為可能是夏季高溫出汗多,汗管阻塞的綠故。不過組織學的檢查不見得都找到汗管阻塞的現象,倒是統一都有表皮濕疹化的變化,而治療上以濕疹藥膏來治療多半會痊療,所以目前在科學上的認定是一種過敏性的局部皮膚反應。


◆ 治標容易斷根斷
  雖然汗泡症最常發生的部位是手,但是發生在腳掌,尤其是內側腳掌背邊緣處,也常見。很多人會自以為是香港腳,擦了癬藥反而症狀愈形嚴重。當然,香港腳中的水 泡型,不管在症狀或癢感上都與汗泡症類似,這個時候最好請教皮膚專科醫師。因為兩者治療藥物剛好相反,如果診斷錯誤往往發生適得其反的後果。

  汗泡症最麻煩的是很難斷根,往往藥膏擦好了,過不久又再冒出來。一般我們都勸病人隨時準備一條藥膏在身邊,症狀初發時即刻上藥膏,即可防止水泡蔓延。所幸,過了夏季,大部份病人均會自然痊癒,毋須過於擔心。





最常見的皮膚過敏症-蕁蔴疹


◆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病。發作的時候,身上會突然地冒出一塊塊澎起的紅斑塊或一條條的紅疹,或大或小,沒有固定的地方,奇癢無比。不過,就像它的別名「風疹塊」一樣,彷若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在數小時內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是若不治療,很快又會發作,癢疹就在身上到處跑來跑去,反覆消長很累人。

◆ 急性及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以病程而論,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蕁麻疹」,病因以食物、藥物、虫咬最常見,如果儘速治療,通常數天到一、兩個星期就會痊癒。

如果病程超過六個星期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意指病人的免疫系統因某種因素而改變形成了「特異體質」,皮膚突然間變得很容易過敏。紫外線、微生物感染、化學物質、灰塵、花粉、甚至冷熱溫度或身體內分泌及情緒、壓力都有可能將過敏體質誘發出來。

◆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
(1)食物:過敏並不是中毒,而是指個人體質剛好對食物的某種蛋白質或是藥物的某種成份不能適應所引起的反應。所以,看診時常會聽到患者說:「大家吃了都沒怎樣,就只有我會起疹子」原因即在此。 一般而言,食物中較易引起過敏的有-酒精、花生、調味料、醃製品、帶殼的海產類、香菇、筍類、蛋、牛奶、及芒果等,並不是這些食物不好,而是易過敏的人要自己留心觀察,是否這類食物易引起蕁麻疹發作。如果沒有,當然可以繼續吃,若有,則應禁食上述食物了。
(2)藥物:以抗生素、止痛劑最常發生。
(3)感染:慢性蛀牙、牙周病、鼻竇炎、肺結核、C型肝炎最多。幼兒因感冒伴隨急性蕁麻疹發作也很常見。
(4)吸入物:花粉、孢子、粉塵、化學溶劑等。
(5)內分泌:甲狀腺異常、糖尿病、紅斑性狼瘡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
(6)物理性:陽光、溫度、騷抓、壓力、運動、水溫變化都有可能。


◆ 治療
最佳的方法是找出並去除導致蕁麻疹的原因,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藥物方面的治療是以抗組織胺類的藥物為主。抗組織胺是目前治療蕁麻疹最可靠、也最安全的藥物。急性期可以改善奇癢無比的感覺,使紅腫消失;長期的使用可以改善過敏的體質。不過,抗組織胺有許多種,每位病人的反應都不盡相同,所以醫師一般會使用兩種或多種長、短效的劑型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果蕁麻疹非常嚴重,非常癢,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3-5天有益無害。

門診時間

週一至週六:上午8:30-11:30
週一、二、四、五:下午2:00-5:00
週一至週五:晚上6:00-8:30


電話:03-4257011